2025年6月16日,国内白银回收市场延续震荡上行态势,足银回收价格突破7.75元/克关口,较月初累计上涨3.2%。这一价格表现背后,是国际银价波动与国内工业需求共振的结果,同时反映出贵金属回收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敏感反应。
一、国际银价震荡企稳,国内回收价格分化显著
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及光伏产业需求增长双重影响,国际现货白银价格于6月16日维持在36.25美元/盎司区间波动,较月初低点反弹5.8%。国内市场方面,足银(999银)回收价稳定在7.75元/克,部分专业回收商报价达7.76元/克,创近三个月新高。
相比之下,925银回收价格呈现分化:普通工艺925银回收价约7.26元/克,而采用超声波震荡提纯技术的企业报价可达7.35元/克。这种差异源于纯度与工艺成本的双重影响——925银含银量92.5%,提纯成本较足银高出8%-10%,但工业应用场景的拓展为其价格提供支撑。
二、工业需求成价格核心驱动力,光伏与新能源领域贡献显著
数据显示,2025年全球光伏组件银耗量同比增长12%,每平方米组件消耗银达15克。广东某再生资源企业负责人透露,其工厂处理的废旧光伏板中,银回收率已提升至99.5%,单吨废板可提取银200克以上,按当前银价计算收益超万元。
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样成为银需求增长点。每块动力电池含银量约0.1克,随着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突破5000万辆,银基材料需求持续攀升。这种工业需求的刚性增长,使得银回收价格对国际银价波动的敏感度有所降低。
三、回收渠道竞争加剧,专业机构溢价空间扩大
当前银回收市场呈现“传统渠道价格洼地、专业机构溢价明显”的特征:
金店与典当行:925银回收价普遍低于市场均价10%-15%,且对复杂工艺银饰仅按含银量折算;
专业回收商:采用光谱检测+实时报价系统,对高纯度废料溢价5%-8%,部分企业提供上门检测服务;
线上平台:通过拍卖模式实现溢价,保存完好的品牌银饰成交价可达回收价的1.5倍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国家对再生资源企业实施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,直接降低15%的回收成本,推动行业向规模化、精细化转型。深圳水贝市场某回收企业负责人表示,其工厂通过“膜分离+电解提纯”技术,使银回收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20%,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。
老银饰回收价值分化,古董属性成溢价关键
对于老银饰的回收,市场呈现“纯度与工艺双轨定价”特征:
普通老银饰:若未达到古董范畴,回收价格按当日银价计算,999银饰回收价约7.5元/克,925银饰约6.8元/克;
古董银饰:清代带花纹银镯回收价可达每克数十元,若出自名师或宫廷,价格甚至突破百元/克。
这种分化反映了银饰回收市场的价值重构——从单纯的贵金属回收,向文化价值与工艺价值延伸。北京某古玩店老板透露,其近期收购的一只清代錾刻银镯,因工艺精湛且带“乾隆年制”款识,回收价达每克120元,远超银价本身。
四、未来展望:银价或维持区间震荡,工业需求成价格锚点
市场机构普遍认为,2025年下半年银回收价格将维持7.5-8.0元/克区间波动。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与工业需求增长构成双重支撑,而全球再生银供应量的提升(预计同比增长18%)将限制价格上行空间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当前银回收市场呈现“高流动性、低溢价”特征,适合进行资产结构调整。建议重点关注:
工业废料回收:光伏板、电子垃圾等领域的银回收项目,受益于政策支持与技术升级;
专业回收渠道:选择具备光谱检测与实时报价能力的机构,确保价格透明;
古董银饰投资:关注带历史印记与工艺价值的银饰,其溢价空间或超越银价波动。
2025年6月16日的银回收市场,既是国际银价波动的映射,也是国内产业升级的缩影。在价格企稳的表象下,工业需求与文化价值的双重驱动,正在重塑银回收市场的定价逻辑。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理解市场规则、选择合适交易渠道,将是实现银饰价值最大化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