钌作为稀有贵金属,广泛应用于电子、化工、催化等领域,但其资源稀缺且开采成本高,因此钌回收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。目前主流的钌回收技术可分为湿法回收、火法回收、生物回收三大类,不同技术在适用场景、回收率及环保性上各有差异,了解这些技术能为实际回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。
一、湿法回收技术:温和高效的主流选择
湿法回收技术以化学溶液为核心,通过溶解、分离、提纯等步骤实现钌的回收,因反应条件温和、选择性强,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,常见工艺包括酸溶法、碱溶法和溶剂萃取法。
酸溶法适用于含钌废料的初步处理,通常使用盐酸、硝酸等强酸作为溶剂,搭配氧化剂将钌转化为可溶性的钌离子。例如处理废汽车尾气催化剂时,将废料粉碎后浸泡在盐酸 - 氯气混合溶液中,钌会生成 H₂RuCl₆可溶性化合物,再通过过滤去除杂质,最后加入还原剂析出金属钌,回收率可达 90% 以上。不过该方法对设备耐腐蚀性要求高,且需妥善处理酸性废液。
碱溶法则针对难溶于酸的钌废料(如钌合金废料),利用氢氧化钠、氢氧化钾等强碱,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与钌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钌酸盐(如 Na₂RuO₄)。反应完成后,通过调节溶液 pH 值,使钌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,再经煅烧、还原得到金属钌。碱溶法的优势在于能处理复杂成分的废料,且废液中和后环保压力较小,适合中小型回收企业使用。
溶剂萃取法多用于钌溶液的深度提纯,借助特定萃取剂将钌离子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。该技术选择性极强,能有效去除溶液中的杂质金属离子(如铁、铜、镍),使最终钌产品纯度达到 99.99% 以上,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废芯片中钌的回收,但萃取剂成本较高,需严格控制操作流程以降低损耗。
二、火法回收技术:适用于高纯度需求场景
火法回收技术通过高温加热使钌从废料中分离,核心工艺包括焙烧法和熔炼法,适合处理含钌量高、成分简单的废料,且能实现规模化生产。
焙烧法主要用于处理含碳、有机物的钌废料(如废钌碳催化剂),将废料在空气或惰性气体(如氮气)中高温焙烧(温度通常为 800-1200℃)。若在空气中焙烧,有机物会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排出,钌则转化为 RuO₄气体,再通过冷凝装置收集并还原为金属钌;若在惰性气体中焙烧,可直接得到粗钌合金,后续经酸洗去除杂质即可。该技术操作简单、处理量大,但高温下钌易挥发损失,需配备高效的尾气回收装置。
熔炼法针对钌合金废料(如钌铱合金电极),将废料与熔剂(如硼砂、碳酸钠)混合,在电弧炉或感应炉中高温熔炼(温度 1500℃以上)。熔剂会与废料中的杂质(如氧化物、硅酸盐)形成炉渣,而钌则与其他贵金属(如铱、铂)形成合金熔体,冷却后通过电解精炼分离出纯钌。熔炼法回收率稳定(通常在 95% 以上),但能耗高、设备投资大,更适合大型回收企业采用。
三、生物回收技术:环保型新兴技术
生物回收技术利用微生物(如细菌、真菌)的代谢作用提取钌,是近年来兴起的环保型技术,具有低能耗、无污染的优势,目前处于实验室研究向工业化应用过渡的阶段。
该技术的核心是筛选能吸附或转化钌离子的微生物,例如某些假单胞菌能分泌有机酸,将废料中的钌转化为可溶性离子,再通过微生物细胞壁的吸附作用富集钌;还有部分真菌(如黑曲霉)的菌丝体具有多孔结构,可通过物理吸附捕获溶液中的钌离子。后续通过离心、干燥、灼烧等步骤,即可从微生物体内提取出钌。生物回收技术对环境友好,尤其适合处理低浓度钌废液,但目前微生物对钌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仍需提升,处理周期较长(通常需数天至数周),暂未大规模应用。
综上,湿法回收技术凭借温和高效的特点成为当前主流,火法回收技术适合高纯度、规模化需求场景,生物回收技术则是未来环保回收的重要发展方向。在实际钌回收过程中,需根据废料类型、回收需求及环保要求,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,以实现资源高效循环与环境友好的双重目标。